大牌们在中国市场遭遇“滑铁卢”-快报

2023-02-09 11:15:06来源:根号C

▏2022年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。

近日,外资化妆品巨头们纷纷发布了2022年的成绩单,但结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。比如雅诗兰黛2022年营收下滑8%,净利润下滑36%;宝洁在2022年第四季度,营收下滑1%,净利润下滑7%,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双下滑;LG生活健康2022年营收下滑11.2%,净利润下滑44.9%;爱茉莉太平洋2022年营收下滑15.6%,净利润下滑23.7%。


【资料图】

▲图片来源于网络

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,外资化妆品巨头们2022年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。其中爱茉莉太平洋2022年在中国区的营收下滑了30%,远低于其它市场;而LG生活健康旗下主力品牌Whoo后,由于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,2022年下滑38%;同样雅诗兰黛也受中国市场的影响,导致其2022年第四季度在亚太地区营收下滑17%;另外宝洁旗下的SK-II品牌在中国市场也表现不佳,进而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。

为什么往年被誉为“现金奶牛”的中国市场,在2022年却让众多外资化妆品巨头“折戟”?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,但同时也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。

▌▌来自本土品牌的反击

在近几年,外资化妆品巨头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,主要得归功于以淘宝/天猫为代表的线上渠道。但在2022年,淘系平台的美妆品类销售却出现了大幅的下滑。

据“魔镜情报”的数据显示,2022 全年,淘系化妆品销售额为2806 亿元,同比下滑了13%。这让身处其中的外资品牌们过得很艰难。以2022年12月为例,根据“通联数据”发布的数据显示,宝洁和雅诗兰黛在淘系平台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了10.72%和33.05%。

▲图片来源于网络

与之相反的是,抖音平台的化妆品销售额在快速增长。据“蝉妈妈数据”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抖音平台的化妆品零售额在822至982亿元之间,并且在以非常高的增速追赶淘系平台。

不过很多外资品牌对于这一市场趋势则有些后知后觉,直到最近才开始在抖音进行布局。相比之下,一些本土品牌则很早就洞察到了抖音平台出现的红利,并快速地抢占市场。再加上近几年一些头部的本土品牌企业实力越来越强,因此即便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,他们依然能够在2022年保持高速的增长。

比如在2022年前三季度,珀莱雅的营收同比增长31.5%,净利润同比增长36%;贝泰妮的营收同比增长37.1%,净利润同比增长45.6%;华熙生物的营收同比增长43.4%,净利润同比增长22%。

▌▌韩妆在中国市场没落

对于雅诗兰黛、宝洁这样的老牌外资巨头来说,也许随着疫情的消散,就能够在2023年快速缓过劲来。但对于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这样的韩国化妆品企业来说,问题则要多得多。

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自韩国进口的“精油、香膏、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”共计182.2亿元,同比减少了32.7%。而且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逐渐式微的现象,已经持续了好几年。

首先在线下渠道,近几年一大批韩妆单品牌店正在陆续退出中国市场。比如LG生活健康旗下的菲诗小铺,已宣布撤出中国线下市场;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伊蒂之屋,也已关闭了在中国的所有线下门店;同属于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悦诗风吟,也在大规模关闭线下门店,据悉,其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超800家关闭至约140家,撤店率高达80%。

▲图片来源于网络

在线上渠道,伊蒂之屋在去年11月份,宣布关闭其天猫旗舰店;在稍早的时候,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,则宣布将其微信商场,以及京东和唯品会上的自营店全部关闭。

过去几年,LG生活健康和爱茉莉太平洋,还能依靠Whoo后和雪花秀等少数几个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,撑起整个集团的销售。但在今年,这几个高端品牌的表现同样不佳。

如今的情况是,在中低端市场,韩妆竞争不过珀莱雅、薇诺娜等一众本土品牌;而在高端市场,和欧莱雅、雅诗兰黛等老牌化妆品巨头相比,韩妆同样没有优势。因此对于很多韩国化妆品公司来说,只好被迫选择将战略重心转向除中国外的其它市场。

比如LG生活健康正不断在北美市场加码,包括其在2019年以1.25亿美元收购了北美雅芳;2021年收购了美国纯素染发剂制造商 Boinca的多数股权;2022年则以1485亿韩元(约合7.8亿元人民币)的价格收购了洛杉矶的彩妆品牌The Crème Shop的65%股份。

今年是中国放开疫情管控的第一年,无论是对于外资品牌来说,还是对于本土品牌来说,中国市场都是巨大的机会。当然要想真正分得一块“大蛋糕”,那还得看各自的本事。

关键词: 中国市场 同比增长 雅诗兰黛

上一篇:环球要闻:MSN是什么意思?_msn什么意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